吉林省农村电话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5:19:09   浏览:94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农村电话管理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农村电话管理办法

吉政发〔1987〕7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电话管理,加快农村电话发展速度,更好地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电话是我省电信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是:
(一)城市市区以外、县或相当于县的行政机构所在地城镇以外的电话;
(二)县(市)行政区内,接入县(市)邮电局、乡(镇)邮电支局农话交换设备的电话;
(三)市辖郊区的行政机构所在地设置的交换设备转接的农村乡(镇)、村(屯)的电话;
(四)跨县、不经长途通信设备转接的电话。
第三条 农村电话通信网根据用途和服务对象不同,分为邮电部门统一经营管理的公用电话网和用户自有专用电话网两种。
凡接入农村电话公用通讯网的用户都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农村电话的任务是为地方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第五条 吉林省农村电话局在邮电部和省政府领导下负责全省国营农村电话通信的统一管理工作。
为加强农村电话通信的组织管理,在市、地、州、县(市)邮电局内设置各级农村电话专门管理机构。
市、地、州、县(市)邮电局农村电话管理机构,在省农村电话局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下,具体经营管理本地区内农村电话通信生产、服务工作。
第六条 农村电话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经营三种管理体制。
(一)乡(镇)以上(包括乡所在地)国家投资建设的电话交换点和接入该电话交换点的除村(屯)以外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电话,属全民所有制地方国营农村电话;
(二)乡(镇)以下由乡(镇)出资兴办的电话,属集体所有制自办农村电话;
(三)经邮电部门同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由个人出资或几户联合集资兴办的乡、村电话属个体电话。
以上三种农村电话管理体制所有的资产(设备、器材等)不得平调。

第二章 通信网建设管理
第七条 其他各部门凡需建设接入公用网的通信工程(除铁道部门和军队系统以外),可联合共同投资,归口由邮电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第八条 农村新兴的工业区和农村小集镇需要建设电话通信设施时,应纳入有关工程的总体规划内,使通信设施建设与电话通信网发展同步进行。电话通信设施的建设,应按邮电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成后其连结国营农村电话通信网的线路由邮电部门统一经营
管理。
为节约建设资金,凡国营农村电话通信设备已经达到或已有通信设备可利用时,各部门不应再搞重复建设。
第九条 农村电话通信网的建设,应贯彻远近结合、以近为主和公用网专用网结合、以公用网为主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当网路结构、通信手段和通信设备,经济合理地搞好网点布局,并逐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第十条 各部门在农村安装、建设的电话交换机、内部分机网路和其他通信设施,凡与国营农村电话联网的,必须坚持全网质量要求,执行邮电部规定的技术标准,并在技术上、业务上接受邮电部门指导。具体要求按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2)1号批准的《吉林省农村电话用
户交换机管理暂行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农村电话通信线路建设,损坏的建筑物需要改建、加固或修复的,由建设单位负责;需损坏青苗、砍伐林木的,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并由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赔偿。
第十二条 如遇第十一条所列情况,在施工前,工程所在地的县(市)邮电局应报请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线路施工如通过自然保护区、矿产资源区、国家旅游区等重要地区,必须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架设通信线路需要通过林区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四条 国营农村电话属省的通信企业,实行全面收费,以话养话,独立核算的经营方针。
第十五条 国营农村电话各项计划要纳入省计划,由省农村电话局统一管理,有关技术、业务、财务管理制度分别按邮电部、省农村电话局制定的有关规程、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国营农村电话的资费实行按户包月月租收费办法和计时收费办法核收。各项资费标准由省农村电话局拟定,报省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
乡(镇)、村自办的电话,根据自负盈亏原则,可向用户收费。其收费标准,比照国营农村电话收费办法,自行拟定,报请县(市)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
个体经营的农村电话交换点,可以办理部分电话通信业务或代办长途电话业务,向使用者收费,其收费标准按国营农村电话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农村电话按照通话范围、通信方式和装用的通信设备情况办理下列业务:
(一)区内通话业务;
(二)区间通话和长途电话业务;
(三)农村会议电话业务;
(四)出租通信设备和代维机线设备业务;
(五)根据用户需要和通信设备的改进,开办其他通信业务。
有关业务种类的增减,各项业务服务范围、使用办法、处理程序和营业时间的规定由省农村电话局制定。
第十八条 农村电话通信业务除经邮电部门同意或委托代办者外,统由邮电部门经营,任何单位不得利用通信设备对外办理电话业务。
第十九条 乡(镇)、村自办电话,在邮电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建、自维、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
第二十条 农村电话利用广播设备或广播利用农村电话线路,要执行广播、邮电部门有关技术管理规定,不得相互收费。
第二十一条 用户租用的国营农村电话通信设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转租、买卖或抵押。
第二十二条 电话用户不得在租用的通信设备上加装副机、附件或复用设备,不得在电话线路上加挂线条,不得擅自将普通电话改为用户中继线。
第二十三条 租用通信设备和挂发长途电话、农村电话的用户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按章收费。
各项话费必须按规定向当地邮电局交纳。
第二十四条 农村电话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接电话,不得无故稽延电话,不得随意中断用户通话,未经领导同意不得拒绝受理业务,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向用户索贿、受贿。

第四章 通信设施的保护
第二十五条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保护通信线路安全的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通信线路安全的责任,对破坏通信设施、危害通信安全的行为有权制止,对不接受劝阻的,可向公安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 各地邮电部门要加强通信线路维护和管理,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发动群众,搞好护线联防。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损坏通信线路设备,不准在通信线路两侧两米以内盖房、堆放柴草;不准在电杆及拉线上拴牲畜、搭挂电灯线、广播线和电视天线;不准在危及通信安全的范围内进行爆破、存放易燃易爆品或设置易燃品仓库;不准移动或损坏电杆、拉线、电缆标石
;不准在地下电缆两侧各三米以内挖沟、取土或修建厕所、畜圈、沼气池等能引起电缆、电线腐蚀的建筑;不准在危及电杆、拉线安全范围内挖坑、取土;不准在集镇(包括城市区)外线路两侧各两米内、镇(包括城市区)内线路两侧各零点七五米范围内植树。
第二十八条 各地废品收购部门要加强管理,不得收购通信线路器材;发现盗卖变卖通信线路器材的非法行为或可疑线索,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邮电局报告。
第二十九条 有关部门在建设、使用电气设备和其他设备时,如可能对通信线路产生干扰、危险影响,应事先征得邮电部门的同意,并严格执行有关保护通信线路设施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同时负担因采取防范措施所支出的费用。
第三十条 在新建电力线路或通信线路时,应避免两者发生影响,后建线路的一方在设计时要首先采取防护措施,使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之间的距离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 森林采伐、筑路(包括铁路、公路改移)、兴修水利、采矿、建工厂和运输超高大件等,可能影响通信线路安全的,必须事先与当地邮电部门联系,经批准并采取可靠安全措施。
由于上述原因引起通信线路搬迁时,所需费用和器材由引起线路改移的单位负担,邮电部门配合施工。
第三十二条 对公路行道树如因树木发育,需要剪除危及通信线路安全或触碰通信线路影响通信的树枝,邮电部门应和林权所有者协商后,再进行剪枝修杈,使其符合规定的距离。林权属于集体组织和个人所有的应给予适应的补偿。
第三十三条 农村电话通信线路和公路行道树栽植遇有并行或交叉行进时,邮电部门和公路部门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公路树栽植在已设有通信线路之后的,以不妨碍农村电话通信线路安全为原则,在规定距离以外种植;
(二)通信线路建设在已栽有行道树之后,应避开绿化用地,选在以不因树木生长影响通信线路安全的位置立杆。
如因地形限制立杆确有困难的,由当地邮电局与路方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 对于保护农村电话通信线路的有功单位、集体和个人,由邮电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阻止损坏通信线路事故发生的;
(二)协助侦破案件,抓获犯罪分子的;
(三)协助追回被盗通信器材的;
(四)协助抢修通信线路贡献较大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造成通信管理混乱除追缴所得业务收入外,并视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所得收入一倍至二倍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擅自转租、买卖或抵押国营通信设备的,没收非法所得,并根据情节限期改进、拆除或收回租用的通信设备。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租用的设备上加装副机、附件或复用设备,在电话线路上加挂线条,除责令违者限期恢复原状或拆除加装的设备外,追收不超过一年的相关业务的话费。对擅自将普通电话改为中继线的,追收不超过一年的月租费差额。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超过规定期限未交话费者,按邮电部《关于加强用户交纳电信业务费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邮部字(86)525号)加收滞纳金。逾期两个月仍未交付者,邮电局有权予以停话直至拆机。停话期间月租照收,拆机后所欠话费仍须追缴。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由邮电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规定,造成线路损坏,阻断通信的,除责令其承担全部修复费用外,应赔偿阻断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触犯刑律的直接责任者,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按本办法第四十条支付的赔偿费,必须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交清,肇事者如果不服,可以向处理事故邮电局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诉,逾期不申诉又不履行的,邮电部门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颁发的《吉林省农村电话暂行管理办法》(吉革发〔1979〕391号文)同时废止。
本办法如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时,以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准。




1987年6月2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委《关于扩大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委《关于扩大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87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国家经委《关于扩大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若干规定》,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扩大旅游创汇、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增加旅游点吸引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的生产还相当落后,各地区、各部门都要重视这项工作,从政策措施上给予优惠和支持,使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有较大的发展。

附:关于扩大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若干规定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近几年也有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商品还不够丰富;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产品少,对国外旅游者缺乏吸引力;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业总创汇的比重比较低。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努力扩大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提高旅游商品创汇在旅游业总创汇中的比重,现对扩大旅游商品产销工作作以下规定:
一、积极组织好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轻工、纺织等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制定规划,积极组织好旅游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七五”期间,首先在重点旅游区选择一批企业,作为生产旅游产品的重点厂,加强横向联合,逐步形成旅游产品生产的基地。各地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质量好、花色丰富多采、适销对路的纪念品、工艺品、旅游用品、旅游消费品和食品。各旅游部门和旅游商品销售单位要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帮助生产企业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外国游客流量大的城市和旅游区,建立规模较大、商品丰富多采的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服务中心,并把旅游商品销售网点的建设,纳入当地旅游事业建设规划中去。
二、对供应来我国旅游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及外籍华人、外国人,旅游商品创汇,视同出口创汇。旅游商品创汇仍执行30%的外汇留成。对旅游商品生产所需的专用原材料,如檩香木、红木、翡翠、高档玉石,给予减免进口关税的优惠。
三、恢复商业部友谊商店、外轮供应公司经营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摩托车、计算器、家具十种商品。
四、放开旅游商品的价格,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政策。对国内货源比较充足的旅游商品,应按比内销价优惠作价,鼓励多销。对国内市场紧缺的商品。按高于外贸出口价并参照香港市场零售价格的原则定价。对国内市场一般不供应的某些商品,可参照国际市场的价格和供应情况,随行就市,争取卖好价。
五、外轮供应公司供应外轮、海员的商品,由于执行国际市场价格而使得进销价格倒挂,出现政策性亏损的,按谁得外汇谁补贴的办法,给予合理解决。
六、对友谊商店、外轮供应公司、轻工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中国旅游服务公司、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和接待外国旅游者的宾馆(饭店)所需商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应作为特需商品优先安排,积极提供货源,保证供应。
属于国家计划安排生产、调拨出口的商品,由经销公司(店)的主管部门提出年度需要计划,与经贸部及有关部门协商后共同下达执行。属于地方管理的商品,由经销公司(店)或地方主管部门提出需要计划,同当地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后,保证供应。
七、为了支持旅游商品的生产,国家在“七五”期间,将专项拨给一部分物资和增加“拨改贷”基建投资。对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部门所用周转外汇,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并适当增加用汇指标,使生产旅游商品所需的进口原材料和特需商品有充足的周转资金。


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关于印发国家科委《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


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关于印发国家科委《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1992年4月6日,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科委:
《国家科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县(市)科技工作达标的意见(试行)》〔(92)国科发改字083号〕已于1992年2月9日发给你们,现将国家科委统一制定的《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转发至所属地(市)科委及县(市)人民政府,并认真研究实施。抓好试点工作,推动这项活动积极健康、扎扎实实地在全国开展。
附件:1.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细则(试行);
2.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评分标准表;
3.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申报书;
4.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证书。

附件1 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

一、验收的申报
1.申报科技工作达标的县(市),要对照《国家科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县(市)科技工作达标活动的意见(试行)》中规定的10条标准,认真自查,并填写《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申报书》,由所属地、市科委负责申报,经省科委审查后报请国家科委验收批准。
2.申请验收的县(市)需要准备的材料:
(1)县(市)科技工作达标总结;
(2)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申报书;
(3)本县(市)有关科技工作的规划、计划、具体政策规定文件,有关科技工作达标的资料以及工作成绩的证明;
(4)经济效益证明。

二、验收组织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的验收,一般由国家科委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科委组织进行,并聘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具体负责验收工作。

三、验收方法
1.科技工作达标县(市)的验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分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县(市)科技工作达标的10条标准,又分解为27项具体考核指标。10条标准满分为1000分;各项具体考核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和工作难度,满分分别为20分、30分、40分、50分不等。少数几项关键性指标可一票否决。
2.考核验收指标中各项定性指标的考评,可根据日常的调查了解、验收时的现场考察和有关资料及证明评分,除一票否决指标外,各项指标的评分按其工作进展程度,对照0、0.2、0.5、0.8、1五个分档系数,确定实际所得分数。
系数1:按标准要求,工作做得很好。
系数0.8:按标准要求,工作做得较好,但仍需有一定改进。
系数0.5:按标准要求,虽已进行了工作,但差距较大。
系数0.2:按标准要求,工作刚刚开始。
系数0:按标准要求,工作尚未开始。
某项具体考核指标得分=系数×该项指标的满分数
3.对部分定量验收考核标准实行附加分。附加分项目包括:
(1)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以80%为基数,每增加5个百分点加一分;
(2)主要农产品单产增长率,以8%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3)新产品和优质产品产值以15%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4)以“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为基数,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一分;科技基金以5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元加一分;
(5)近三年科技进步对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贡献份额以较三年前提高5个百分点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6)农民技术员以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0.5%为基数,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一分;
4.汇总验收委员会各成员的给分,计算出总平均分和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并写出验收意见,填写《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证书》。凡总分达到900以上,其中满分为50分的各项指标都达到40分以上,即为达到了验收标准。

四、关于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计算方法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采用下列公式计算科技进步贡献份额。
Yt Yo Yt Yo
E= [aKt〔————〕+βGt〔—— -- ——〕] ×100%
Kt Ko Gt Go
式中符号含义:
E: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贡献份额。
Yt:报告期国民收入(社会净产值)。
Yo:基期国民收入。
Kt:报告期资金占用额(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和年末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Ko:基期资金占用额。
Ct:报告期劳动者人数(从事工、农、建筑、运输、商饮服务业五大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人数)。
Co:基期劳动者人数。
a:资金产出弹性系数:a=0.3
β: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β=0.6--0.7

附件2 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评分标准表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1 |1—1 | 各级政府和领导确定了|50 | 听取科技工作的全面汇 |
|(100分)| |把科技放在经济发展战略 | |报,检查有关会议记录(每年 |
| | |首位的思想。县(市)领导| |最少召开两次领导班子工作 |
| | |班子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 | |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否 |
| | |和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 | |则一票否决。) |
| | |的紧迫感、责任感,科技工| | |
| | |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 | | |
| | |期听取有关科技工作的汇 | | |
| | |报,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 | | |
| | |所遇到的问题。 | | |
| |1—2 |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20 | 建有专家决策咨询组织、 |
| | |的科技方针、政策,坚持决| |重大项目的实施必须经过专 |
| | |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 |家技术论证。 |
| |1—3 | 科技工作列入各级领导|30 | 检查任期目标责任书等有 |
| | |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 | |关文件。 |
| | |核范围,并有具体的任务 | | |
| | |目标和考核指标。 | | |
| 2 |2—1 | 县(市)建有由主要领导|20 | 检查提供的有关科技工作 |
|(60分) | |挂帅的科技工作领导组 | |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及其工 |
| | |织,负责全县(市)科技工| |作情况的文件和资料。 |
| | |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 | |
| | |查,并有相应的办事机构。| | |
| |2—2 | 县(市)各有关部门能够|40 | 提供有关科技工作情况的 |
| |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 |文件、资料及各部门联合发 |
| | |协调下,密切配合,形成合| |出的有关文件。 |
| | |力,共同推动科技工作。 | | |
| 3 |3—1 | 县(市)配备科技副县|50 | 检查提供的科技副乡(镇)|
|(80分) | |(市)长,乡(镇)配备科| |长、科技副村主任的名册及 |
| | |技副乡长,70%以上的行| |有关工作情况的资料,与科 |
| | |政村配备科技副村主任, | |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主 |
| | |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 | |任座谈。 |
| | |用。 | | |
| |3—2 | 对科技副乡(镇)长和科|30 | 提供已下发实施的有关科 |
| | |技副村主任管理上有制 | |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主 |
| | |度,业务上有培训,工作上| |任管理、培训、考评等方面的 |
| | |有考评。 | |文件和工作情况。 |
------------------------------------------------------------------------------------------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4 |4—1 | 有分别经人大、政府批|50 | 提供有关规划和计划,检 |
|(80分) | |准的切实可行的科技兴县 | |查落实情况,经人大批准的 |
| | |(市)规划,中长期科技发| |科技兴县(市)规划和与之相 |
| | |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 |配套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
| | | | |必须具备,否则一票否决。 |
| |4—2 | 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30 | 提供已下发实施的有关配 |
| | |动本地区科技进步的具体 | |套政策措施的文件及实施情 |
| | |政策法规和实施措施,并 | |况的总结资料。与部分科技 |
| | |形成重视科技,尊重知识、| |人员座谈了解情况。 |
| | |尊重人才、有利于充分发 | | |
| | |挥科技人员作用的政策环 | | |
| | |境和社会环境。 | | |
| 5 |5—1 | 科技管理体系健全。县|50 | 检查县(市)科委工作条 |
|(100分)| |(市)科委建有与职责范围| |件,提供县(市)科委组织机 |
| | |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配备 | |构、工作等方面的资料。与县 |
| | |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工作条 | |(市)其它部门座谈了解科委 |
| | |件,能充分发挥综合管理 | |工作情况。 |
| | |职能,主动与有关部门协 | | |
| | |调配合,加强业务指导和 | | |
| | |服务,取得社会各方面的 | | |
| | |理解与支持,在推动工农 | | |
| | |业生产和全社会的科技进 | | |
| | |步中发挥先导作用。科技 | | |
| | |人才、成果、情报、专利、| | |
| | |科技档案和技术市场管理 | | |
| | |等方面的业务工作成效显 | | |
| | |著。 | | |
| |5—2 | 县(市)直主要经济部门|50 | 抽查1—2个部门和乡镇,|
| | |和乡镇建立科技管理机 | |提供全县(市)科技管理机构 |
| | |构,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 | |建立情况及有关文件。 |
| | |工作条件,有明确的任务 | | |
| | |和工作目标。县(市)对其| | |
| | |有较完善的管理和考核奖 | | |
| | |惩制度,并能充分发挥其 | | |
| | |作用。 | | |
| 6 |6—1 |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健|50 | 提供服务组织建设的有关 |
|(140分)| |全。县(市)、乡(镇)综| |资料,抽查县、乡(镇)、村 |
| | |合或专业科技服务组织已 | |服务组织建设情况。与农民 |
------------------------------------------------------------------------------------------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 |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 | |座谈开展服务情况。 |
| | |较强服务能力的技术经济 | | |
| | |实体;大部分行政村建有 | | |
| | |技术服务站(组)等服务组| | |
| | |织。各类服务组织能切实 | | |
| | |有效地围绕农业生产各个 | | |
| | |环节,通过技术经济承包 | | |
| | |等多种形式开展技物结合 | | |
| | |的综合配套服务,形成面 | | |
| | |向产、供、销全程的科技服| | |
| | |务体系 | | |
| |6—2 | 根据支柱产业和区域开|20 | 现场考察1—2个农村技 |
| | |发的需要,建立一批以农 | |术经济合作组织,并提供组 |
| | |民为主体,自主管理、自主| |织章程。 |
| | |经营的实体性农村技术经 | | |
| | |济合作组织。 | | |
| |6—3 | 农业先进适用科学技术|40 | 提供试验、示范项目有关 |
| | |成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 | |资料。现场考察农业技术综 |
| | |用成效显著。建立不同区 | |合试验、示范区及1—2个支 |
| | |域、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 | |柱产业。 |
| | |综合试验、示范区和以科 | | |
| | |技为先导的支柱产业。县 | | |
| | |级安排的试验、示范项目 | | |
| | |不少于10项,乡镇不少于| | |
| | |5项。 | | |
| |6—4 |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复盖|30 | 由有关部门提供近2—3 |
| | |面达80%以上,农作物优| |年内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情 |
| | |良品种覆盖面达90%以 | |况的资料和证明。由统计部 |
| | |上,主要农产品单产比前 | |门出据产量证明。 |
| | |三年平均水平增长8%以 | | |
| | |上,或在本省区居先进行 | | |
| | |列。 | | |
| 7 |7—1 | 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 |50 | 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
|(140分)| |步,积极开展创建科技进 | | |
| | |步先进企业活动,技术进 | | |
| | |步指标纳入企业承包考核 | | |
| | |的指标体系。 | | |
| |7—2 | 县(市)办骨干工业企业|40 | 抽查部分企业的技术新产 |
------------------------------------------------------------------------------------------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 |和60%以上的骨干乡镇企| |品开发机构以及与技术依托 |
| | |业建有技术新产品开发机 | |单位的协议、合同。 |
| | |构,或有稳定可靠的技术 | | |
| | |依托。 | | |
| |7—3 | 引进、应用先进适用技|50 | 提供全县工业企业、乡镇 |
| | |术和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 | |企业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 |
| | |统产业,不断提高企业技 | |的有关材料及由有关部门出 |
| | |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 |具的证明。 |
| | |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生长 | | |
| | |点。全县(市)三年内开发| | |
| | |的地、市级以上新产品和 | | |
| | |优质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 | | |
| | |值的15%以上。乡镇企业| | |
| | |产值、利税增长速度和管 | | |
| | |理水平处于本地(市)先进| | |
| | |行列。 | | |
| 8 |8—1 | 县(市)、乡(镇)建有|30 | 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现场 |
|(100分)| |农科教统筹的科技培训基 | |考察县(市)、乡(镇)培训 |
| | |地,并做到有场所、有师 | |设施。 |
| | |资、有培训规划和计划、有| | |
| | |相应培训设施和手段。 | | |
| |8—2 |每年有90%以上的农村基|30 |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的证 |
| | |层干部和80%以上的农村| |明。 |
| | |劳动力接受普及性科技培 | | |
| | |训。有10%以上的青壮年| | |
| | |劳动力接受乡(镇)培训中| | |
| | |心以上系统培训,其中5%| | |
| | |以上达到农民技术员资 | | |
| | |格。 | | |
| |8—3 | 企业职工年培训面达 |20 |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证 |
| | |90%以上,技术人员占职| |明。 |
| | |工总数的比例逐年有所提 | | |
| | |高。 | | |
| |8—4 | 科技干部继续工程教育|20 |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证 |
| | |年培训面不低于30%。 | |明。 |
| 9 |9—1 | 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50 | 由财政部门出具证明,该 |
|(100分)| |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全 | |项指标一票否决。 |
| | |社会的科技投入不断增 | | |
------------------------------------------------------------------------------------------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 |加。“科技三项经费”列入| | |
| | |县(市)乡(镇)财政预算| | |
| | |科目,数额占当年财政预 | | |
| | |算支出的1%以上。 | | |
| |9—2 | 县(市)科技发展基金不|20 | 提供有关文件、证明。 |
| | |少于50万元,并有较完善| | |
| | |的使用管理办法。 | | |
| |9—3 | 县(市)办工业企业和骨|30 | 提供有关文件、证明,抽查|
| | |干乡镇企业技术开发基金 | |1—2家企业。 |
| | |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做| | |
| | |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 | | |
| | |力争能保证科技项目所要 | | |
| | |求的匹配资金。 | | |
| 10 |10—1| 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50 | 由统计部门出具证明。 |
|(100分)| |入增长高于所在省区平均 | | |
| | |增长幅度。 | | |
| |10—2| 近三年科技进步对工农|50 | 统计部门出具证明,该项 |
| | |业总产值平均增长贡献份 | |指标一票否决。 |
| | |额较三年前提高5个百分 | | |
| | |点。 | | |
------------------------------------------------------------------------------------------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评分汇总表
--------------------------------------------------------------------------------------------
|考核指| | 各 委 员 评 分 | |平均|主要指标及 | |
| |标准分|----------------------------------------|合计| | |备注|
|标编号| |1|2|3|4|5|6|7|8|9|10| |得分|综合达标情况| |
|------|------|--|--|--|--|--|--|--|--|--|----|----|----|------------|----|
|1—1|50 | | | | | | | | | | | | | | |
|------|------|--|--|--|--|--|--|--|--|--|----|----|----|------------|----|
|1—2|20 | | | | | | | | | | | | | | |
|------|------|--|--|--|--|--|--|--|--|--|----|----|----|------------|----|
|1—3|30 | | | | | | | | | | | | | | |
|------|------|--|--|--|--|--|--|--|--|--|----|----|----|------------|----|
|2—1|20 | | | | | | | | | | | | | | |
|------|------|--|--|--|--|--|--|--|--|--|----|----|----|------------|----|
|2—2|40 | | | | | | | | | | | | | | |
|------|------|--|--|--|--|--|--|--|--|--|----|----|----|------------|----|
|3—1|50 | | | | | | | | | | | | | | |
|------|------|--|--|--|--|--|--|--|--|--|----|----|----|------------|----|
|3—2|30 | | | | | | | | | | | | | | |
|------|------|--|--|--|--|--|--|--|--|--|----|----|----|------------|----|
|4—1|50 | | | | | | | | | | | | | | |
|------|------|--|--|--|--|--|--|--|--|--|----|----|----|------------|----|
|4—2|30 | | | | | | | | | | | | | | |
|------|------|--|--|--|--|--|--|--|--|--|----|----|----|------------|----|
|5—1|50 | | | | | | | | | | | | | | |
|------|------|--|--|--|--|--|--|--|--|--|----|----|----|------------|----|
|5—2|50 | | | | | | | | | | | | | | |
|------|------|--|--|--|--|--|--|--|--|--|----|----|----|------------|----|
|6—1|50 | | | | | | | | | | | | | | |
|------|------|--|--|--|--|--|--|--|--|--|----|----|----|------------|----|
|6—2|20 | | | | | | | | | | | | | | |
|------|------|--|--|--|--|--|--|--|--|--|----|----|----|------------|----|
|6—3|40 | | | | | | | | | | | | | | |
--------------------------------------------------------------------------------------------
------------------------------------------------------------------------------------------------
|考核指 | | 各 委 员 评 分 | |平均|主要指标及 | |
| |标准分 |----------------------------------------|合计| | |备注|
|标编号 | |1|2|3|4|5|6|7|8|9|10| |得分|综合达标情况| |
|--------|--------|--|--|--|--|--|--|--|--|--|----|----|----|------------|----|
|6—4 | 30 | | | | | | | | | | | | | | |
|--------|--------|--|--|--|--|--|--|--|--|--|----|----|----|------------|----|
|7—1 | 50 | | | | | | | | | | | | | | |
|--------|--------|--|--|--|--|--|--|--|--|--|----|----|----|------------|----|
|7—2 | 40 | | | | | | | | | | | | | | |
|--------|--------|--|--|--|--|--|--|--|--|--|----|----|----|------------|----|
|7—3 | 50 | | | | | | | | | | | | | | |
|--------|--------|--|--|--|--|--|--|--|--|--|----|----|----|------------|----|
|8—1 | 30 | | | | | | | | | | | | | | |
|--------|--------|--|--|--|--|--|--|--|--|--|----|----|----|------------|----|
|8—2 | 30 | | | | | | | | | | | | | | |
|--------|--------|--|--|--|--|--|--|--|--|--|----|----|----|------------|----|
|8—3 | 20 | | | | | | | | | | | | | | |
|--------|--------|--|--|--|--|--|--|--|--|--|----|----|----|------------|----|
|8—4 | 20 | | | | | | | | | | | | | | |
|--------|--------|--|--|--|--|--|--|--|--|--|----|----|----|------------|----|
|9—1 | 50 | | | | | | | | | | | | | | |
|--------|--------|--|--|--|--|--|--|--|--|--|----|----|----|------------|----|
|9—2 | 20 | | | | | | | | | | | | | | |
|--------|--------|--|--|--|--|--|--|--|--|--|----|----|----|------------|----|
|9—3 | 30 | | | | | | | | | | | | | | |
|--------|--------|--|--|--|--|--|--|--|--|--|----|----|----|------------|----|
|10—1| 50 | | | | | | | | | | | | | | |
|--------|--------|--|--|--|--|--|--|--|--|--|----|----|----|------------|----|
|10—2| 50 | | | | | | | | | | | | | | |
|--------|--------|----------------------------------------|----|----|------------|----|
|总分合计|1000| | | | | |
------------------------------------------------------------------------------------------------

附件3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申报书
县(市)名称: 盖章
负 责 人 :
填 报日 期: 年 月 日
国 家 科 委 制
一、县(市)基本情况
(纸面不敷,请加页)
二、对照县(市)科技工作达标标准自检情况
(纸面不敷,请加页)
三、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及科技进步贡献份额增长情况
四、验收的文件及提供单位
地(市)科委申报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市、区)科委审查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国家科委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4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证书
县(市)名称:
组织验收单位: 盖章
验 收时 间: 年 月 日
国 家 科 委 制
一、科技工作达标活动基本情况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纸面不敷,请加页)
二、验收意见:
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
三、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
--------------------------------------------------
|验收小组职务|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签字|
|------------|----|----------|--------|----|
| | | | | |
--------------------------------------------------
四、县(市)科委工作达标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名单
----------------------------------------------------------
|序 号|姓 名|年 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主要贡献|
|------|------|------|--------|----------|--------|
| | | | | | |
|------------------------------------------------------|
|此栏由申报人员所在县(市)政府加盖公章,予以确认。 |
| |
| 年 月 日 |
----------------------------------------------------------
组织验收单位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市、区)科委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国家科委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