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鞋遇到的法律问题/覃达艺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1:55:22   浏览:984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擦鞋遇到的法律问题

作者:覃达艺

今天早上从外地回到南宁,见自己那双皮鞋几个月没擦了,就想把鞋擦擦。
琅东汽车站出口处的两边有七八个擦鞋摊,一见人就喊:老板,擦鞋吗?态度极为热情但也散发着浓烈的赚铜板味道,我选了一个坐下去,开始擦鞋。
此时,正好我旁边有以为顾客擦完鞋了,在付钱。摊主说:三块钱。那位顾客很惊讶,说不是两块吗,怎么说三块呀?摊主就说现在涨价了、钱不好赚、南宁现在都收三块等等理由。旁边的几位摊主也群起帮忙,七七八八说了一大堆三块有理的话。那位顾客极为不满,说擦个鞋怎么会收到三块钱呀,但他还是付了钱走了。
看到这些,我开始纳闷了。广西我也走了些地方,除了重大节日外,都是收一元钱,只有南宁这个所谓发达点的城市敢收两块,收两块我也认了,毕竟劳动人民赚点钱不容易,但现在竟然有升到了三块。从这些摊主们的言行中,我也隐约看到了他们窜同哄抬价格的做法。于是我说:你们可别乱来,收我三块的话我就打电话问琅东汽车站的管理者,如果没有这回事我就投诉你们。我的摊主是个外地人,她倒没出声,旁边的一位南宁本地的摊主见她们新定的政策遇到了挑战,马上激动了起来,说:你打吧!这个价就是领导定的。我掏出了电话,装模作样的拨弄了一番,其实我也不知道打给谁。那女的见状来劲了,露出了泼妇本色,在那里霹雳扒拉的叫嚣开了,说的什么内容我不说看客们也可以想象。我没跟她理论,电话也不打了,因为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说,你要三块钱也可以,我给你,但是你得把你的身份证拿出来,签名说你收到某某擦鞋费三块钱。我的摊主似乎比较老实,就说你给多少我就要多少吧。于是我给了她两块钱,走了。后面欢送我的是那个泼妇骂骂咧咧的声音。
回到办公室,我思考了以下几点法律问题:
一、遇到宰客如何处理。
日常生活的消费中,尤其初到外地的时候,乱收费、宰客的现象到处都是。面对这种问题时,我们不外乎采取三种方法:
1、理论。这个方法能赢的话你也窝了一肚子气。
2、找管理者投诉。这个恐怕非常难,投诉了不一定有人理你。
3、确认他的身份,让他书面写下、签名。
这一招应该是最有效的,第一他理亏,他不敢写下,谁都知道白纸黑字签字画押可不是闹着玩的;第二我们若拿这个去找管理者、行政部门投诉,就会有凭有据,上级部门好处理;第三如果我们再不爽闹到法院,那我们赢的机会就比较大。当然,真要打官司,你还要证明很多东西,这里就不详论了。
二、诉讼主体的问题。
在琅东站摆鞋摊,他们一定取得了琅东站的许可,那琅东站作为一个管理者,它就有责任管理好这些摆摊经营的人。从法律上来说,摊主们没有营业执照是不能经营收费的,而这些摊主向琅东站交了管理费,狼东站是一个经营主体,换句话说,是琅东站在向我乱收费。从这个层次上讲,如果我要起诉,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将狼东站和摊主一起告上法庭,这样会比较保险,否则单靠其中一个的话有可能因主体不适格被法院驳回。
三、诉讼证据的问题。
如果我要起诉琅东站和摊主,那么我必须证明以下几点:
1、首先要证明摊主就是那个人。所以我要让她出示身份证,确认她的签名无误。不然她乱签一个名给你,到时你起诉不了她。
2、其次是要证明她的行为是发生在琅东站出口处,如果地点不清楚,我还要用摄像机拍下那个地方(包括摊主),证明那个地方在琅东站的管理范围内,不然琅东站会否认这个人不是我们许可擦鞋的人。
3、其三要证明她收的钱是三块钱,而且要说明这三块钱不是我情愿给的,如果不说明,那根据合同自治的原则,你情我愿并不违法,收条只能证明你消费了三块钱,最多可以拿到单位报销一下而已,因此必须写明你不愿意。
4、我们还要证明这三块钱是乱收的,这就只能到物价部门让他们出个证明或鉴定证实 南宁市擦一双皮鞋到底应该值多少钱。
如果能举出以上证据,我想要告赢琅东汽车站和摊主,让他们退还一元钱估计是可以了。
希望我说的不是乱说,希望看到的人不要局限于我说的事情范围内来评价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覃达艺,创想律师事务所律师【国家级优秀律师所】。
电话:0771-5880065,15878758181 Email:lawyer8181@sina.com;
法律网址:【广西名律师网】http://www.lawyer1981.com/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1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改善现金管理,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开户银行)开立账户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开户单位),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收支和使用现金,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   国家鼓励开户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

  第三条 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按本条例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第四条 各级人民银行应当严格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进行监督和稽核。

  开户银行依照本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现金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 开户单位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一)职工工资、津贴;

  (二)个人劳务报酬;

  (三)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四)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五)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六)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七)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前款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第六条 除本条例第五条第(五)、(六)项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前款使用现金限额,按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转账结算凭证在经济往来中,具有同现金相同的支付能力。

  开户单位在销售活动中,不得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账结算优惠待遇;不得拒收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

  第八条 机关、团体、部队、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购置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必须采取转账结算方式,不得使用现金。

  第九条 开户银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核定开户单位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

  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

  第十条 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库存现金限额的,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核定。

  第十一条 开户单位现金收支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二)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

  (三)开户单位根据本条例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四)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生产或者市场急需,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开户单位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第十二条 开户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账目应当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第十三条 对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发放的贷款,应当以转账方式支付。对确需在集市使用现金购买物资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可以在贷款金额内支付现金。

  第十四条 在开户银行开户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异地采购所需贷款,应当通过银行汇兑方式支付。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必须携带现金的,由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支付现金。

  未在开户银行开户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异地采购所需货款,可以通过银行汇兑方式支付。凡加盖现金字样的结算凭证,汇入银行必须保证支付现金。

  第十五条 具备条件的银行应当接受开户单位的委托,开展代发工资、转存储蓄业务。

  第十六条 为保证开户单位的现金收入及时送存银行,开户银行必须按照规定做好现金收款工作,不得随意缩短收款时间。大中城市和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应当建立非营业时间收款制度。

  第十七条 开户银行应当加强柜台审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开户单位现金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现金管理情况。

  第十八条 一个单位在几家银行开户的,由一家开户银行负责现金管理工作,核定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

  各金融机构的现金管理分工,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有关现金管理分工的争议,由当地人民银行协调、裁决。

  第十九条 开户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配备专职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设施。现金管理工作所露经费应当在开户银行业务费中解决。

  第三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开户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户银行应当依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一)超出规定范围、限额使用现金的;

  (二)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留存现金的。

  第二十一条 开户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户银行应当依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予以警告或者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停止对该单位的贷款或者停止对该单位的现金支付:

  (一)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账结算优惠待遇的;

  (二)拒收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不采取转账结算方式购置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的;

  (四)用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

  (五)用转账凭证套换现金的;

  (六)编造用途套取现金的;

  (七)互相借用现金的;

  (八)利用账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的;

  (九)将单位的现金收入按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

  (十)保留账外公款的;

  (十一)未经批准坐支或者未按开户银行核定的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现金的。

  第二十二条 开户单位对开户银行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必须首先按照处罚决定执行,然后可在10日内向开户银行的同级人民银行申请复议。同级人民银行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开户单位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三条 银行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纵容违法行为的,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施行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1977年11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黄山市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调整办理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黄山市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调整办理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

黄政〔2009〕3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黄山市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调整办理程序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12月15日市政府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黄山市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调整办理程序暂行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古民居的保护,规范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的转让、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理程序规定。
  第二条本办理程序规定所称的古民居是指列入“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的古民居。
  第三条本办理程序规定适用于对古民居进行原地保护利用中,向原土地使用权人征收土地并出让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古民居的所有者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村镇改造涉及的宅基地调整。
  第四条本办理程序规定分为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办理程序规定和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村镇改造调整宅基地办理程序规定。
  第五条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土地转让办理程序规定:
  (一)原土地使用权人、房产所有人向县(区)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提出被征收申请,并提交相关权属证明材料及身份证复印件(核原件);
  (二)经县(区)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同级文物、规划等行政部门和古民居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对申请征收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进行勘察、鉴定并签署意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村镇(乡)建设规划、古民居保护与利用规划要求的,由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与申请人签订《征收意向书》;
  (三)县(区)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对申请征收的地块,分批次依法办理征收的报批手续;
  (四)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后,县(区)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依法组织土地出让,竞买人在参加竞买时应提交古民居保护利用方案;
  (五)竞得人应在10日内与县(区)国土资源、文物行政部门分别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和《古民居保护协议》;
  (六)竞得人缴清土地出让金和有关税费后,申请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七)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六条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村镇改造需调整宅基地办理程序规定:
  (一)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县(区)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提出调整申请;
  (二)县(区)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规划、文物等行政部门和古民居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现场勘察并签署意见;
  (三)对符合调整要求的,县(区)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收集拟收回土地使用权资料,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
  (四)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五)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
  (六)发放《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七条各区县可按照本办理程序规定制定办理程序实施细则。
  第八条本办理程序规定由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理程序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